外贸跟单技巧 -九游会国际
跟单前期准备
01 分析客户
既然是跟单,就说明我们已经和客户有过一面之交,对客户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那么继续要做的,就是尽量地收集客户资料,了解客户经营情况,为进一步跟单订立好目标和方法。
分析内容具体包括:客户的采购产品、交易次数、交易数量、采购行为、采购记录、客户合作过的供应商明细和对竞争对手的分析。
那么分析客户的这些信息从哪里可以获得呢?小编推荐大家可以在海关数据、贸易商大数据,谷歌、脸书和领英等搜索引擎上搜索获得。
有了数据,接下来就是筛选挖掘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让以后的跟进订单工作更为高效。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每天都在更新,将每次更新的数据情况记录好,避免下次更新时做重复的工作,这样在能够节省时间之余,还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每项工作的进度。
02 对客户进行分类处理
已经对客户有了分析,接下来要学会分析客户心理,为不同客户进行分类。再根据类型选择处理方式,及时为客户解决疑难问题,尽可能争取到订单的签订。这里分为“三步走”:
1. 需要长期争取的客户,跟单周期可以长一些,一般以一月一次为好;
2. 对于已经答应下单却迟迟未签合同的客户,则最好能及时拜访进行面谈;
3. 不能面谈的,则一定要通过电话问清楚客户还存在什么困难。目的都是为了及时帮客户解决问题。
图片
中期选择跟进方式
图片
这里小编提醒大家,我们一定要从邮件思维中跳出。邮件如果不回复,那么其他的九游会国际的联系方式都要加一遍。
现在app太多了,你不知道客户登陆频次高的是哪一个。有些国外买家连邮箱都懒得登录,直接通过whatsapp进行下单。因此所有app聊天工具都需要加一遍。
图片
后期考虑跟进内容
图片
图片
外贸小编
图片
跟单的时候我们可以聊些什么来促进和买家间的关系?
01 产品价格
买家通常是最关注他所要购买的产品价格的。所以我们可以在每个月的月初把最新的价格报给对方,这样每个月至少有一次可以和买家跟进的话题,
要注意不能让客户感觉是推销信从而引起反感情绪。如果遇到价格变动比较频繁的时候,也要视变动的频率给客户发邮件,并且设置上有效期。
02 共同话题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我们已经调查了客户的一些个人情况,包括对方的爱好,与他人的人脉关系,生日及其他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你后续打开话题的引子。
03 新闻事件
各种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特别是对方国家重大新闻发生的时候,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时机。
小编建议大家每天早上可以花30分钟浏览一下国外的新闻网站,对各国的动态有个了解,知道最新的外贸政策,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看到客户可能感兴趣的可以及时推送给他。
图片
对症下药
图片
我们都知道跟进的结果就是让买家下单,成交才是我们跟进的目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都感动了,买家还是不下单。
小编总结了三种情况,当我们遇到如下情况应该如何促使买家下单呢?
01 买方说暂时没有需求
1. 懂得舍取。问清楚客户是不是在卖这个产品,因为有些说不需要的客户他是真的不再需要了。首先考虑你的客户细分和定位。
我们应该把时间花在那些最符合客户定位的买家身上,而不是什么买家都想争取。
2. 主动出击。如果我们已经把产品和服务完全表达透彻了,客户丝毫不感兴趣,那这时就不需要再做重复劳动了,
这时可以主动询问客户有没有别的感兴趣的产品;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助到他的地方;还能跟客户谈谈他的销售情况;他们国家市场需求的情况等等。前提是客户愿意跟你聊这些。生意不成,如果能做朋友那样也很好,以后可能还会有机会。
3. 互通有无。如果有新产品或者降价促销的,可以给客户发邮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他记住你,备胎转正的机会很多。
02 买方说价格高
1. 必要的解释是必须的,但是要适可而止。否则买家会觉得我们的利润空间很大。
2. 尽量地缩短解释。否则的话会让买家失去耐心,接下来就是给出稍微的下调,要在同一封邮件里显示,告诉对方,有下降的空间,注意幅度,否则会很难收场。
3. 采取推荐产品的方式。基本上三个推荐就好了,价格相差幅度也不要太大。给买家去挑。这里千万不能只是给出三个建议,只是对应三份价格。一些技术参数,产品使用环境的要求,使用的寿命,等等,相关产品的一些细小的特征写上。我们总是要往前想一步,不然怎么才能让我们的买家信服。
4. 依据现有行情分析。不要把moq,包装,交期作为唯一的方式来谈。我们不能总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要不断的去创造新的增值点。
03 买方问一下价格就消失了
当遇到问了价格又消失的情况,可以使用以下3种比较基础的方法:
1. 问其理由;
2. 持续跟踪;
3. 电话询问。
最后,跟单的心态要平和,不要太急功近利。
从买方的角度出发,不要一味地要定单,要不到定单时,就恶语伤人,胡搅蛮缠。只会让买方更加讨厌,让对方感到不是在谈业务而是一种困扰。跟单一定要从长远出发,以交朋友的心态反而更容易拿到订单。
记住,持续不断地跟进,跟进。即使买方不理我们,也尽量让他们对我们有个良好的印象,万一哪天需要这个产品或者想考察新的供应商的时候,我们的机会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