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统筹生产与贸易 实现“肉粮足安天下” -九游会国际

中国农业最重要的任务是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也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中国粮,中国人的油瓶装中国油,中国人的菜盘装中国肉。其中,河南省在实现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河南省农业资源相对丰富,农产品种类相当齐全,粮油肉蛋奶供应充足,基本能满足本省消费需求,除此之外,粮食、肉类、食用菌还能外调。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超过1.5亿亩,粮食总产量超6500万吨,占全国的1/10,粮食消费量4500万吨,粮食自给率100%,除了保障本省近1亿人的口粮,每年调往外省2000万吨,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全省猪牛羊出栏8500万头、禽出栏11亿只,肉类产量655万吨,占全国的7.1%,除了保障本省肉类供应外,还净外调生猪1690万头,居全国第一位,可以说,猪粮安天下,河南贡献大。全省食用菌总产约58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位,出口额13.4亿美元,占全国的1/3强,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列。 

小麦是河南省第一大口粮,也是第一大粮食作物,作为河南农业最响亮的名片,承担着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的重任。从生产来看,河南小麦不负众望,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总产连续8年在3500万吨以上,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4,占全省粮食总产的54%,由于河南小麦的优异表现,本省进口小麦量很少,而且还是全国小麦主要调出大省。

作为第二大口粮的水稻是河南省第三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900万亩,总产约500万吨,豫南稻区以籼稻为主,产量完全能满足当地消费需求,除供应本地外,还销往外省,沿黄稻区以粳稻为主,产量不足以供应以粳稻消费为主的全省其它地区,缺口部分从东北调入。河南常年进口大米很少,由于河南是农产品加工大省,思念、三全等米制品加工,以及酸辣粉、方便米线等预制菜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大米原料,随着全省方兴未艾的预制食品产业的快速崛起,预计大米的进口量将逐渐增长。

河南省进口最多的农产品单品是大豆,大豆也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进口单品,加上豆油等折豆每年进口约1亿吨,折合耕作面积7亿多亩。进口大豆主要用来榨油和生产豆粕,其中豆粕是饲料的主要蛋白质原料。河南省是畜牧生产大省,饲料供应是保障肉蛋奶生产的重要基础,而进口大豆保障了饲料生产。河南也是饲料大省,商品饲料每年产量约1600万吨,每年需求约4500万吨。从饲料原料来看,河南豆粕年需求量约700万吨,折合大豆需求量约900万吨,而河南省种植大豆产量每年约80万吨,且大都加工成豆制品作为食用,很少用来榨油和生产豆粕,河南用于生产豆粕的大豆缺口约900万吨,折合耕作面积约6000万亩。河南直接进口大豆量占全国比例不大,海关数据显示,年进口约30万吨,约占全国进口比例的0.3%,约占全省需求量的3%,但是从全省肉蛋奶产量和饲料生产来看,河南直接进口大豆没有真实反映出饲用大豆的需求,实际使用进口大豆作为饲料原料的量远远大于海关统计的进口数据,用于饲料生产的豆粕绝大部分都是来源于沿海油厂的进口大豆。与河南大豆作为谷物类统计不同,进口大豆是作为油籽类统计的,其进口、加工、销售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包括海外粮商、国内进口商、油脂加工厂、饲料生产企业、深加工企业等,具有很强的粘性,目前还没有形成可以替代进口大豆的产品及其产业链。

花生是我国唯一自主可控的食用油料作物,也是河南省的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约1900万亩,占全国的1/4,产量约600万吨,占全国1/3,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河南花生总产量大,除满足本省需求外,还外调约40%;河南花生单产水平高,亩产318公斤,居全国领先水平,比全国平均亩产250公斤高出25%,是大豆平均亩产130公斤的2.5倍;国产花生出油率为40%,是大豆出油率16.5%的2.4倍,若按单产、出油量计算,每亩花生约等于5亩大豆的产油量。而且国内花生种植、加工、消费近100%内循环,国内产业链自主可控,是进口大豆的理想替代品。但是,也应重视目前国产花生面临的形势,2022年全国花生进口110万吨,位居全球第一,我国花生产业既受到南美和北美高油酸花生的冲击,也受到非洲和印度低价花生的冲击,如何发挥我国花生既有独特优势潜力,突破发展瓶颈因素,是花生产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除了花生,河南省主要食用油料作物还有油菜、芝麻,其中,油菜面积280万亩,总产近50万吨,占全国比重3%;芝麻种植面积240万亩,总产24万吨,占全国比重33%,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由于食用油需大于产,食用油籽是全国进口最多的农产品,除了大豆,油菜籽进口840万吨,超过了全国600万吨的总产量,芝麻进口超100万吨,超过了全国70万吨的总产量,食用油籽进口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达到近70%。这个情况已经引起我国高度重视,并业已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从长远看,提高油脂油料自给率,保障国家油料油脂供给安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的长期的重大课题,必须高度重视并统筹解决。

玉米是另一个主要的饲料粮,是饲料生产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作为河南省第二大粮食作物、第一大饲料粮作物,玉米种植面积5700万亩,产量2200万吨,居全国第5位。河南玉米生产为河南省饲料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原料基础,河南每年饲料需求约4500万吨,折合玉米需求量约2700万吨,再叠加玉米深加工的量,河南玉米缺口约800万吨,但海关数据显示,河南直接进口玉米很少,年进口约0.2万吨,约占全国进口比例的0.01%,缺口部分实际是间接使用了进口玉米、东北玉米以及其它玉米替代品用作原料。玉米与玉米替代品进口存在互补关系,此消彼长,主要由需求和价格决定。如2020年因玉米市场价格高企,作为玉米替代品的大麦大量进口,全国共进口1248万吨,河南由零进口增长至进口7.1万吨,到了2021年,玉米大量进口,作为替代品的大麦进口急剧下降了99%。

我国谷物进口超5000万吨,包括玉米、高粱、小麦、大麦、大米,其中饲料粮占绝大部分。为保障口粮供给,口粮种植面积绝对保证,饲料粮只能退其次,为保障肉蛋奶生产和供应,饲料粮进口的不断增长已经演化为一个长期的趋势。

食用菌是河南省第一大出口农产品,2022年出口额13.4亿美元,占全国食用菌出口额的38.8%,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40%,是近几年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逆势飘红的功勋产品。河南省食用菌出口从本世纪初开始经过了长达20年的高速增长,从最初出口额不足1亿美元到现在1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平均两位数以上,是河南省利用产业发展优势,扩大出口的一个成功典范。河南省食用菌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2022年全省食用菌总产约58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位,其中第一大出口单品香菇总产约380万吨,也居全国第一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产量4100万吨,占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约93%,稳居全球第一位。食用菌是河南省乃至我国优势农产品,其生产既不与粮食争地,经济效益也高,有益于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说一举多得。在助力农户脱贫,促进乡村振兴,扩大农产品出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全省乃至全国来看,具有出口优势的都是我国的传统特色产业,如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等,而需要规模种植的土地集约型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谷物和油籽类,以及与需要以这些产品为原料的饲料粮密切相关的肉类、奶类都不具有出口优势。因而,未来促进农业对外贸易良性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我国优势产业,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和名牌。

河南省肉类生产基本能满足本省需求。2022年全省肉产量655万吨,占全国的7.1%,居全国第三位,猪牛羊禽饲养量均位居全国前列,生猪存栏4260万头,居全国第一位,生猪、家禽、肉牛年屠宰加工能力分别达8800万头、14亿只、290万头,均位居全国前列。牧原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双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全省生猪屠宰加工能力、实际屠宰量和行业集中度均位居全国前列。总体来说,河南省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肉类供给保障有力。除了保障本省的肉类供应外,还净外调生猪1694万头,居全国第一位,为全国肉类保供做出了贡献。进出口贸易方面,中国是全球主要肉类进口国,2022年肉类进口量为612.6万吨,出口量很少,为63.2万吨,主要是禽肉。河南省与全国的情况类似,肉类进口多,为7.97万吨,出口少,为1.45万吨,主要是禽肉。我省乃至我国肉类出口很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饲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二是肉类加工整体科技水平低,肉类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三是相关国家贸易壁垒等因素限制。

河南省是乳制品消费大省,也是新兴奶业大省,奶类生产和消费势头良好,但是由于河南省奶业基础薄,起步晚,不能完全满足全省奶类供应。尤其是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全国奶类生产和消费都陷入了低谷,国人对国产奶的信心严重缺乏,国外乳制品大量进口,尽管近几年对国产奶的信心在恢复,但是乳制品进口的惯性仍在持续。2022年全国共进口乳制品折合生鲜乳1916.9万吨,进口量占全国产量3932.0万吨的48.8%,河南省进口乳制品折合生鲜乳50.5万吨,进口量占全省产量213.2万吨的23.7%。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乳制品消费的需求旺盛,国内乳制品生产加工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乳制品进口已经成为常态,保障乳制品供给安全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大力宣传国产奶的安全性,以及本地生鲜奶的生物活性和营养价值,不失为促进国产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棉花是河南省唯一一个衰落的重要农产品,全省棉花生产一路下滑,种植面积从1990年代的最高峰1800万亩,到现在大约16万亩。作为曾经的种棉大省,河南也是用棉大省、纺织大省,现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500多家,纺锭2000万锭以上,年需纺棉180万吨左右,而本省产量仅1.4万吨,产需缺口巨大,每年都要从省外调入或从国外进口纺棉。2022年河南省直接进口棉花0.8296万吨,其余用棉依靠国内供应或者间接使用进口棉。2022年1-12月我国进口棉花202.6万吨,2022/23年度全国棉花总产量预测为617.9万吨、消费量760万吨、进口量170万吨。河南棉花需求缺口巨大,也对全国的棉花供求平衡造成一定的影响,从长远发展来看,应该恢复棉花生产,保障有效供给。

综上所述,要保障河南省近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一项重大的任务,既要吃饱,又要吃好,既要保证口粮,还要保证肉蛋奶油都要充足供应,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从河南省粮食、油籽、肉蛋奶的产供需来看,保障口粮供给的是小麦,水稻也做出了贡献;花生是食用油的主要提供者,油菜和芝麻也做出了贡献;保障肉蛋奶生产的饲料粮中,玉米是饲料碳水化合物的原料,能满足全省75%的需求,大豆、花生、油菜是饲料蛋白质的来源,产小于需,其中大豆需要大量进口。

从农作物生产争地来看,河南省农作物耕作是一年两熟制,夏季收获的农作物中冬小麦具有绝对统治地位,秋季作物品种繁多,存在争地矛盾,玉米、水稻、大豆、花生、棉花都集中在夏秋季生产,相互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在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很难顾全。而河南棉花的衰落就是一个竞争失败的例子,其教训或者说经验即经济效益和种植轻便化是一个作物最重要的竞争力!而从目前河南秋季作物的效益比较来看,大豆很难通过扩大面积来增加产量,保障饲料工业生产任重道远。

当今的全球,农产品生产、供需、贸易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所以,要统筹考虑三者之间的关系,兼顾口粮生产与饲料粮生产,兼顾口粮保供与肉蛋奶油保供,兼顾生产与进出口贸易,科学研判,综合施策,保障我国农产品供给安全,达到“肉粮足安天下”的目标。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络!
如果在外贸工作中有不清楚的可以向世商管理刘希洪专家咨询,我们20多年专注企业供应链安全管理培训,涉及国际贸易、关务培训,aeo认证、海外营销、进出口实务、海关新政、商品归类、人力资源、生产管理、战略采购、供应链物流、中高层管理,通用管理等。提供企业内训和公开课及咨询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