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九游会国际
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贸易;影响
一、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影响比较大,在大的发展环境下我国还没有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所以这对外贸企业的发展来说就有着很大冲击。从理论层面深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摸清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本质,从而针对性的找到应对的方案就显得比较重要,这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分析
1.使得我国对外贸易趋向理性持续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方面的抵抗能力也在逐步的提高,但是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对外强制调控的影响还比较深远。从2008年的金聪危机发生后,全球实体经济负面影响有了深化,世界经济形势趋紧,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促使其对外贸易的素质提高。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开始从粗放增长转入到理性持续发展的阶段。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小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有着不同,大国经济的增长条件放在外部需求长期稳定增长基础上比较脆弱,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就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大国发展的鲜明特征就是低国际贸易水平,大国的政策内向性较强。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我国出口粗放增长的国际经济风险成为了现实,金融危机造成了我国的出口规模变小,也对国际贸易的整体格局进行了改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环境下,就要转变外贸增长的方式,能够保持适当的贸易规模进行发展,提高我国的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整体素质。
2.有助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那个中,加工贸易占有大部分比例,虽然加工贸易对我国的外贸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但是负面影响也比较突出,最为突出的就是环境污染的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这种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的失衡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纠正,加工贸易是以机电产品等资本或者是技术密集的产品为主,两头在外,在我国的产业链就比较短,是受到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影响比较明显。一般贸易的国内产业链较长,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比较小,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般贸易的发展就会超过加工贸易的发展,这样在对外贸易的结构转变方面就有着促进。
3.促进我国外贸市场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主要的贸易伙伴需求就会下降,这样能够促进我国外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结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经济增长预期,发达国际经济下降的幅度要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出口产品需求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大幅下降。对外贸易的市场相对比较集中,我国对外贸易的伙伴过度依赖是发展潜在风险,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这一风险成为现实风险,我国作为新兴的市场发展中国家,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上要相对比较小,外需市场的规模也比较稳定。调整压力以及对新市场的开拓难度比较突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对外贸易市场就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的整体水平提高也有着积极意义。
4.有助于对外贸易经营主体结构的优化。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外资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的比例中占有主导地位,这一发展现状在当前并没有得到转变,我国的对外贸易外资化的程度是比较高的,这就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带来诸多的问题。外资企业主要是以跨国公司总体利润最大化作为发展目的,主要是从事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进出口贸易。外资的占比比较大,内资企业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就必然会受到影响,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资本的流动形势就变得比较紧张,危机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影响下,就会使得跨国公司从中国撤资或者是减小规模。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这样加工贸易外资企业的经营风险就会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内资企业的发展就迎来了机遇,能够有效的提高贸易竞争能力。
5.金融危机发生利于我国吸收经验教训。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虽然产生的影响是世界范围的,但是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还是有着经验教训可以吸取的,这地促进我国自身的经济也有着积极意义。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能够从中收集到诸多有价值的信息,能从中认识到对经济发展中的风险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制定应对策略,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出现对我国建立适合的经济发展市场机制和监管机会也有着启示作用,为实现国内的外贸和本土企业的发展提供线索。
三、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消极影响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比较大,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产生了诸多负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消费能力。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当前的国家之间的联系得到了加强,外贸交易经济往来日益的密切,生产的商品在价格等方面是多种因素决定,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就会打破这一平衡,对商品价格和带来的消费购买能力就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繁荣时期市场的需求就会提高,商品的需求也会增加,而经济处在低迷时期的消费收入以及购买力也会比较低,造成市场需求降低,商品的需求也会降低,这就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消费能力。
2.影响对外贸易出口额。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对外贸易的出口额增长率就会明显的下降,进口额开始增长,贸易顺差额减小,出口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冲击,经济增长出现下滑的发展形态,出口产品消费面临着财富缩水以及失业等发展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影响和其他的国家相比较还比较轻,通过大基础金蛇以及保障就业对经济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即便如此也造成整体的贸易顺差减小的结果。
3.外部新贸易保护问题明显。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对我国的外贸发展的影响比较大,西方发达国际为能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保护自身的利益就会加强贸易保护,这是随着国际贸易世界化出现的。世界贸易组织采取了相应的约束措施,但是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来愈严重,这就严重威胁世界公平贸易,对我国的经济以及产业健康发展也会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以美国为首新贸易保护国家就逼迫我国人民币升值,造成我国的经济发展不稳定,这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负面影响。
四、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策略实施
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就要能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加强重视,笔者结合实际的情况,就我国的对外贸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对外贸易进出口策略完善制定。保障我国的对外贸易的良好发展,就要能够制定完善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策略,企业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微观主体,保障对外贸易的企业有效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就能对调整我国的整体经济起到积极作用。外贸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就要能抓准发展的基于,对自身的资源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使得出口产品市场供应以及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有效提高,加强市场性的金融活动的拓展。另一方面就要加强国内企业的自身产业升级问题解决,对重点的产业产品研发工作以及市场化的进程进行加快,从而保障进出口产业的良好发展。
2.及时解决内需市场投资需求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政府就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解决内需市场的投资需求问题,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就要能强化对内需市场的有效开发和建设投资,构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将物流运输以及九游会国际的售后服务的质量有效提高。要能够从人力资本投资层面着手实施,发展高新技术来促进外贸模式的转变,提供充足人力资本资源。
3.加强国企深化改革措施的实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就要能够从各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从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环境优化。将国企改革深化推进是比较必要的,要步骤实施外退国进的发展策略,我国的大量企业以及产业的空白,需要贸易发展的多数企业实力进行填补[8]。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外资企业以及合资企业就撤出中国的市场,我国的企业就要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推进企业的改革,将主营业务的方式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转变,和外贸的发展需要相结合,这样就能有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4.积极应对新贸易保护政策。对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新贸易保护对策的实施中,我国要能积极的应对,政府方面要加快和世界的接轨速度,采用各种政策以及措施缩小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尤其是贸易伙伴间金融发展魂晶和保护水平,就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我国的市场竞争力,打破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只有从这些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良好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这就需要分别看到,从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吸取经验和教训,只有从多方面加强重视,才能保障对外贸易的良好发展。希望能通过此次对国际金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研究分析,能够为实际的发展提供有益发展思路,更好的保障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佳.论我国外贸出口如何应对国际经贸环境的变化[j].知音励志.2016(21).
[2]袁依馨.货币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新经济.2015(35).
[3]李剑荣.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加入wto前后十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5(06).
[4]方旖旎.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口贸易的变化、原因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4(07).
[5]赵娜,张忠慧.新型国际贸易壁垒浅析[j].北方经贸.2014(05).
[6]庄园.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6).
[7]徐达.关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视角下的宁波出口十大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2(33).
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 我国经济 影响机制
0前言
就目前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上来看,影响机制存在着双面意义,一方面是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消极的影响。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在国际经济贸易下,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1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1促进外贸投资引资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多项国际业务起步比较晚,与国际上的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多差距。在国际贸易上,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国际经济贸易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对我国的外贸投资、引资等多项经济活动带来机遇。在这样的基础上使得跨国经济发展越来越成熟,同时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以及技术设备的引进,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便利。
1.2对企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的企业产业结构有着直接影响,首先国际经济贸易中存在着很多经济发展典型,能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示范的作用。这些先进的企业的产业结构比较优化,通过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与我国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与联系。其次,国际上先进的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呈现出了细化与分工协作的经营特点,我国经济产业通过相互之间的分工、专业化生产,实现了企业的优化组合。
2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2.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消极影响
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存在着技术性的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我国进入国际贸易市场的门槛提高,从而造成了我国产品进入到国际市场的难度有所增加,导致了出口商品数量减少,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阻碍。如果我国的商品在进口国家的技术标准中审核不过关,那么在商品交易中将受到拒绝。这些贸易的现状对当下我国贸易出口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我国的“走出去”战略不能顺利开展。此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在国际市场上却丧失了价格上的优势,从而使得产品的竞争力被不断削弱。
2.2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国际上的经济波动有很多,例如通货膨胀等,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市场还有待于完善,当出现经济波动的时候,在外部经济的压力之下,将会出现经济危机。
3国际经济贸易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策分析
3.1调整我国经济产业结构
在国际经济贸易之下,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两种,一是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二是产业之间比例关系。在国际经济贸易模式需要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形势进行调整,企业的经济主体受到国际经济贸易市场氛围、自身投资模式、金融供给形式以及政府宏观管理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调节产业结构,可以从资本市场入手,随着金融行业不断发展,不同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异质性,而导致这种大环境异质性出现,完全由于企业产业要素配置主体、资源分配规模、资金要素流通等形式发生变化,最终企业的总体结构需要被及时调整。
此外,还需要对不同属性行业结构进行调整,不同企业在不同微观国际经济贸易主体下的作用不同。例如,对第一产业进行分析,第一产业中包含了农业、渔业、畜牧业、采集业以及林业,这些产业发展,与企业国际经济贸易要求吻合度不高,进而严重限制了国际贸易市场中这些行业的发展,造成了物价值的不稳定;而第二产业中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燃气、建筑以及电力等产业,这些行业结构规模比较大,且企业运行具有稳定的资金流,能够很快满足国际经济贸易的要求。
3.2对外贸易空间拓展
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将我国经济水平提升,需要在现有的经济发展空间中,将我国的对外贸易空间进行拓展。主要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政策完善。发展国际贸易,需要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将与进出口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保障出口退税之间的稳定性,完善出口信贷。将出口信用保险进行覆盖。
第二,采取多元化发展的经济市场模式。目前在国际贸易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就是欧美日三大经济体系,在国际贸易上加强与这些经济体系之间的合作,通过跨国企业等形式,避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在经济形式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新经济体系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涌现,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我国产业应该加强与这些新兴经济体系之间的合作,通过不同类型的合作方式来促进我国经济体系实现多元化发展。同时加强我国企业内部的合作联系,为了在国际贸易上占据有利位置,在我国商品企业内部,建立企业之间的合作同盟关系,通过形成产业链的形式,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升我国企业产品出口量,互相分享经验和专业信息。此外,企业之间应该充分利用行业之间的协会组织,一致对外,共同谋取经济更大的经济利益,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而努力。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国际经济贸易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在积极的因素影响下,促进我国外贸投资引资,对企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而在消极的影响因素下,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贸易经济发展。为了提升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贸易下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1]范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2]李继峰,张亚雄.基于cge模型定量分析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品征收碳关税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2(05):105-118.
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范文3
[关键词]美日中贸易逆差三角关联对外贸易影响对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六年多来,我国对外贸易实现持续、快速的发展,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好转,中国外贸持续大进大出,贸易平衡压力逐渐得到缓解。如图1所示,2001年至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5亿美元跃升至21738亿美元,增长了3倍多,中国外贸总量迈入世界大国行列,2004年,中国更是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从经济运行总体态势看,2008年中国经济仍将在高位运行。综合考虑影响中国外贸的内外因素,预计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6100亿美元,增长20.4%。一系列的数字毫无疑问地证明了我国已经成为对外贸易大国。
一、美日中贸易三角关联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入世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在世界舞台上也开始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美国、日本作为中国近年来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之一,在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贸易总额不断激增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日本、中国作为当今世界对外贸易大国,三者之间的经贸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对外贸易领域的正常秩序,同时也影响到三国自身的外贸发展。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200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正日益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日本作为世界主要贸易体与中国的外贸活动频繁,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据相当份额,2004年后,美国、日本一直是中国的第二和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日经济结构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两国保持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使得中日两国在处理对美国经济关系方面,都具有较为有利的活动空间。美日相互间经济关系依存度较高。美日两国任何一方经济衰退,都不可避免给另一方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制约。加强美日经济关系,是美国政府多年来的重要议题之一。美日两国国家经济利益取向,在中国这个潜在大市场上,存在着利益竞争关系。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不可避免受到美国因素的制约,形成互动关系。因此,在研究中日、中美关系的同时,美日之间的经贸关系也是必须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研究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主要借助于政府定期公布的对外贸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较系统地载有表明出口和进口的数字统计,大体可反映一国在特定时期内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一国对外贸易按出口大于、小于或等于进口等情况,分别构成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或贸易平衡。因此,研究对外贸易问题,其中贸易逆差、顺差和贸易平衡问题必然是研究的重点和核心。
美中、美日、中日之间贸易逆差相互影响,对中日、中美经济关系的影响巨大。一方面,中日经济关系受美国因素的影响程度会进一步加深。贸易逆差的重心从日本转向中国,将促使美国进一步对中国采取自由贸易政策,这将有助于缓和日美贸易摩擦。另一方面,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有不断加剧之势。但是,从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将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二、美日中贸易逆差三角关联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近几年来,由于国内需求不足,而世界经济增长,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加之中国政策体制鼓励出口,我国对外贸易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在现阶段看来,巨大的贸易差额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它显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强劲势头,增加了我国的gdp总量,提高我国对外支付和偿还的能力;给我国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改善了我国的信用状况,维护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利于培养我国的竞争优势产业;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鼓励中国企业跨国发展。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公报》各年整理
巨额的顺差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带来了很多政治问题。
1.美日中贸易逆差三角关联促使中美、中日贸易摩擦增加
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频繁增加。中美贸易摩擦近几年频发,从初级产品如纺织品、服装、鞋帽等向工业制成品如轻工、钢铁及高技术产品转移。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出口有较大的限制。中美贸易摩擦限制了我国对美产品的输出,降低了两国的福利水平。美国一方面通过反倾销、特殊保障等措施阻止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减轻中国产品对美国市场的冲击;另一方面又通过中美入世谈判以及中美贸易不平衡等问题迫使中国为美国开放更多的市场。对我国出口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对华经济制裁引发的贸易摩擦破坏了双边的正常经贸关系。另一方面,中日贸易摩擦的几率增多,范围扩大。2001年发生的中日首次贸易战,日本虽首选蔬菜采取报复性措施,但双方摩擦的范围早已不限于农产品领域。我国生产的部分纺织品、轻工产品、钢材等都已成为日方以各种理由限制进口的产品。不仅如此,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在地域上已延伸至国际资源领域及第三国市场。
2.巨额的顺差增大了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使我国经济更加依赖于外资企业或外国市场
事实上,中国外贸的顺差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贸易和加工贸易,因此,fdi的未来趋势影响着我国的对外贸易的规模和结构。当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需求或跨国公司的内部变动时,都会对我国贸易出口的总体情况产生影响。
自加入wto以来,净出口对我国gdp增长的拉动力从2002年的1.3%增长到2005年的23.7%。由此可看出,净出口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经济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出口收益。这样一来,一方面,刺激了我国行业的外向型发展,可能造成国内市场的疲软,不利于平衡国际和国内市场;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对外贸的依存度增大,导致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影响性增大,当国外市场动荡或不稳定时,必然也会使中国经济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国对于外贸的依赖,削弱了自己的自主性,可以说是,中国失去了国内经济的部分控制权。
三、中国应对美日中贸易逆差三角关联影响的策略
面对美中、日中贸易的总体形势,中国对外贸易究竟应何去何从呢?
1.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型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首先,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我国的出口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我国也主要是加工贸易,获取低利润的部分,由此造成顺差大但获利小的不利局面。我国可以利用目前的外汇储备采取多种手段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其次,大力推动高科技贸易。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继续完善国内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更好地引进先进技术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和条件。继续有针对性地做好美国有关部门的工作,充分利用美国的一些民间力量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主动向美方大型企业提供我国大型项目建设的信息及其技术、设备需求情况,欢迎美国企业界前来竞争投标,参与项目合作。
2.扩大内需,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转变中国贸易政策战略,减少我国外贸依存度。首先,通过“扩大内需”减少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性。经济增长通常由出口、投资、消费拉动,一个大国的经济发展,消费占主导地位应在70%左右,如美国为78%,日本为85%,而中国只有10%左右。把“扩大内需”作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长期战略和立足点,不仅可以增强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避免产业空洞化,而且可以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中国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缓解中美贸易摩擦。一国国内市场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该国的竞争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其在贸易摩擦中的对策的选择。为此,我国必须要加强对内开放,加快改革的步伐,真正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争取早日脱掉“非市场经济”的帽子。其次,调整出口结构,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减少我国外贸的依存度风险。美国、日本、欧盟和香港特区一直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在21%左右,对美国市场的过分依赖也导致了贸易风险的加大,美国国内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而且,在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往往使中国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改变这一局面,政府必须积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
3.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生产的国际化与贸易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我国企业必须加快生产国际化的步伐,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有力地缓解美中贸易逆差问题。发展对外投资既是一个国家经贸发展进入高水平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避免贸易摩擦的有效方法。我国可以借鉴日本发展对外投资的经验,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一是针对不同国别实用当地的市场和资源;对发达国家投资,要注重规避贸易壁垒和强化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密切结合贸易发展需求,避免投资的贸易替代。另一方面,对外商投资产业进行积极的调整。中美逆差很大部分归因于加工贸易以及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外资企业的进入虽然有利于发挥国内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是那些集中在附加值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投资,不利于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而且一些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水平的投资,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和破坏。对外商投资产业进行及时的限制和调整,既有利于减少中美贸易逆差,也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水平的投资;鼓励集研发、制造和国内销售于一体的外商投资;对于从事加工贸易的投资,提高配件的本地化配套程度,对于配件本地化程度达不到标准的,不给予中国原产地资格。
参考文献:
[1]贾怀勤: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综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益言:日美贸易摩擦的回顾及其启示[j].中国金融,2005(18)
[3]周泽红:日本应对贸易摩擦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6(1)
[4]王国中:中日贸易关系与美国的影响[j].国际经贸,2004(6)
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汇率;贸易流量;贸易结构;人民币汇率
一、引言
汇率是一国货币单位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活动中执行着价格转换职能。它的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与国内经济活动的波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许多国家通过调整汇率达到平衡对外贸易收支的目的。
二、汇率变动的贸易流量调整效应
对于国际贸易来说,汇率执行着重要的价格转换职能。借助汇率转换,不同货币价格之间的比较和联系得以实现。因此,汇率变动对于贸易流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当汇率发生变动时,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和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价格随之变动。这样,进出口价格的变动引起需求变动,进一步表现为进口和出口的变动以及贸易收支的变动,而贸易收支的变动方向取决于汇率的变动方向。具体来说,当本币升值时,出口外币价格上升,进口本币价格下降,引起出口下降和进口的增加,并导致贸易收支恶化;当本币贬值时,情况正好相反。这样的观点是对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最为直观的解释,也是一些贸易逆差经济体求助于货币贬值行为的根本原因。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一些经济体在货币贬值之后,进出口贸易按预期的方向变化,并有效的改善了贸易收支;而另一些经济体的货币贬值行动却看不到进出口贸易流量的有利或明显变化,甚至不仅没有达到改善贸易收支的目的,反而使贸易收支陷入更加恶化的境地。这种现象同上述解释形成了直接的冲突。
在汇率变动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从最初的供求弹性引出来的弹性分析法到吸收分析法,再到后来的货币分析法,都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说明。
从运动方向看,汇率变动表现为升值和贬值两种形式。笔者将以贬值为例做出说明。简单的说,如果不考虑国民收入的变动,则货币贬值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取决于支出转换效果,货币贬值可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即马歇尔-勒纳条件;如果考虑到国民收入的变动,则货币贬值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取决于支出转换效果和支出改变效果的比较,货币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是货币贬值引起的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超过因国民收入增加而带来的进口增加幅度,被称为劳森-梅茨勒效应;如果考虑到货币贬值的时滞问题,因汇率变动引导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可在瞬间完成,而其引导的全球贸易和国民收入变动相对迟缓,故货币贬值可能导致贸易支出在短暂恶化后再逐步改善,形成j曲线效应。而在货币论的框架内,汇率变动先是带来货币需求的变动,然后与货币供给对比形成差额,进而影响国际贸易流量。
三、汇率变动的贸易结构调整效应
从根本上说,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结构变动取决于经济体内部各种贸易产业或贸易产品的产出结构变动,在产出水平受制于贸易竞争力的状况下,贸易竞争力变化就成为推动贸易结构调整的根本力量。如果汇率变动在事实上形成了对经济体内部各种贸易产业或贸易产品的贸易价格竞争力的不同影响,那么它一定会带来贸易机构的变动。
汇率变动引起经济体内部的价格运动,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通常称之为价格压力。在汇率非中性的条件下,各种产品的价格反映是不同的,这就体现了价格压力差异,说明了汇率变动对实际贸易价格竞争力的不同影响。
在短期内,汇率变动对实际贸易价格竞争力的差异影响与贸易结构的调整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明确。而在长期内,汇率变动对实际贸易价格竞争力的差异影响与贸易结构调整之间则存在着相对稳定的联系。这是因为汇率变动对各种贸易产业货贸易品的实际价格竞争力的影响与他对各种贸易产业或贸易产品盈利性的影响是一致的,更大的实际贸易价格竞争力影响代表了更大的盈利性影响。盈利性影响差异引导了资源配置和各种贸易产业或贸易产品的产出结构的调整,并最终决定了开放经济体贸易结构的变化。
汇率变化引致的实际贸易价格竞争力的差异变化不仅会引起一个经济体内部资源配置的调整,从而使一个经济体的贸易结构发生变化,而且会引起国际资源的调整,从而使哥哥经济体的贸易结构发生变化,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
四、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提高,汇率的变动对外贸的影响越发显著。从1981年我国开始实行双重汇率制,1994年人民币确立以市场为供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6年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到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单一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再到2005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6年人民币名义汇率、实际汇率每一次大幅度调整都与进出口贸易状况有密切联系,人民币汇率的阶段性波动对进出口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同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由于我国出口贸易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很小。以贬值为主基调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低经济效益的出口企业。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较低的优势不断引起了我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连续多年的顺差及巨额的外汇储备引起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压力。
从前的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调整是解决目前经济中流动性泛滥的关键。汇率的低估令外贸顺差过大和强烈的升值预期下资本的大量流入,这才是货币增速过快的根本所在。二是加快升值,符合我国汇制改革主动性原则。有利于维持国际经济平衡。目前我国对全球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将会造成更多的贸易摩擦,而最好的解决方式是贸易双方自愿调整。三是升值幅度加快并不会导致出口增速的大幅度下降。即使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的产品价格变得更昂贵。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实际有效汇率的管理,通过控制通货膨胀率,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使外贸真正建立在互通有无及成本、技术的比较优势上,杜绝投机性贸易,为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营造一个健康有利的内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杜进朝:《汇率变动与贸易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背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对外贸易也更加频繁。目前,中国对外贸易逐渐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虽然为对外贸易创造了理想的环境,但同样也使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压力也随之增加。现阶段,国际市场竞争的程度逐渐加深,那么,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也是中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挑战。
1经济一体化背景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
1.1有利影响
第一,促进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而各经济体间联系也更加紧密,因此,同世界各国合作的几率也更大,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国国际贸易提供了广阔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方面更有利于国外招商引资。基于此,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在国际范围内的声誉也随之提高,更多国家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并有意向其开展贸易活动[1]。与此同时,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间竞争以及合作更加频繁,因而,跨国企业也随之成为各国企业在国际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一形势之下,中国企业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除此之外,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也取得了极大发展,特别是在招商引资方面效果理想。然而,却始终存在诸多不足,制约了其在国际社会当中竞争力的提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更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都很强,所以,备受外资关注,使得大量外资流入国内,进一步推动了其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而在此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第二,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计划经济影响下,中国发展速度始终落后于西方国家。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整体实力随之增强,更多企业也开始面向国际市场。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对外贸易实力也不断提高,在资金调配与流动方面更具优势,能够在国外市场投资受限制资金,进而获取相应的利益。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使外贸收入逐渐成为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面推进了国家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全球经济一体化有效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2不利影响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波动性明显。基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在此形势下,任一国家经济的波动都会波及全球,对其他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金融危机事件可以了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无法规避影响。而在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即便已经取得理想成绩,但在竞争实力与风险抵御能力方面却始终存在不足之处,因而在经济结构方面并不完善,很难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也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波动性特征,而这也是最为不利的影响。第二,严重冲击产业发展。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内大部分企业也开始面向国际市场,开展了对外贸易业务。然而,在国际市场当中,要想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也同样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在产业发展方面,中国企业的表现相对被动。但是,在实现经济一体化前,中国国内已经出现众多产业与企业,而相比较于国际社会,国内产业发展仍相对落后。当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更多国外产业进入中国,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严重冲击了国内产业的发展。为此,国内原有产业也逐渐退出市场,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基于经济一体化,使中国产业发展问题逐渐增加,因而,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进一步推进国内产业的发展。第三,对中国经济安全产生严重危害。在经济一体化环境中,各个国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要面向世界,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及合作,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因此,其他国家产业与企业也开始进入国内,增加了当前国内产业与企业的发展压力。基于此,各国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竞争愈加激烈,导致国内实力薄弱的产业淡出竞争,降低了国内经济收入的增长速度,严重的还会下降。除此之外,国内重要经济部门也同样会受限于外企与外资,最终被淘汰[2]。由此可见,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于中国的经济安全产生了危机,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而,必须要全面强化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及意识。第四,外贸引资受到影响。在对外招商引资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风险系数。其中,东南亚与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亚洲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在此过程中,中国也无法规避这一影响,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信任程度也随之下降。更多的国家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对本国市场给予了资金投入,因而在发展中国家投入的力度随之下降。另外,大多数新兴国家开始运用自身优势,在国际市场当中吸收资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引资效果,降低了引资总量。最后,欧美等国家对贸易政策采取了放宽手段,在这一背景下,国际资本市场竞争力度不断提高,制约了中国经济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2关于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现状的阐述
第一,企业的主体地位不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建设时期,所以,经济体系尚未成熟与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市场多元化的运作模式也十分模糊。其中。外贸经营权企业和中小型的外贸企业在实力方面相对薄弱,并没有能力实现国际市场的开拓,同时,大规模的企业集团与发达国家的跨国集团相比,其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资金规模也相对落后,所以,同样不具备作为多元化战略实施主体的能力。在这种形势下,政府为企业在海外开拓市场提供了大力支持。然而,基于市场经济的成熟发展,使得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且多元化战略实施的主体地位也更加明确,企业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与市场开拓能力随之增强,进一步完善了对外贸易市场的多元化战略机制,实现了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第二,进出口商品集中性十分明显。因为我国的劳动力廉价,所以,在出口产品方面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重点,而能源资源产品次之。其中,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虽然纺织业与服装产业等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出口方面逐渐下降,但始终属于国内主要的出口产品。另外,在国际原油价格提高的情况下,能源资源产品的出口比重也随之增加。对于进口而言,因为经济发展所带动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增长,所得能源资源类型的产品在进口商品当中占据较大比重,且消费品与资本品的进口量逐渐增加。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已经实现了多元化发展,且进口与出口商品也更具多元化特点,但是,始终集中在几个商品市场当中。即便这种集中市场结构能够促进规模经济发展,但在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的多元化,导致这种市场结构处于被动状态,而且不断增加了贸易风险,因此在对外贸易市场稳定可持续发展方面作用并不理想。
3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策略研究
3.1国内产业的全面升级
为了更好地满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求,我国必须要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而这也是当前对外贸易发展的必要途径。为此,应将全球视角作为思考基础,积极出台产业发展的政策,将产能不高的落后产业及时淘汰。与此同时,应当给予朝阳产业高度重视,更好地同国际社会实现接轨,全面升级国内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国际贸易方面始终保持理想的竞争力,基于此实现可持续发展。
3.2促进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世界各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交流合作联系紧密。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更加频繁,并且同多个国家创建了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所以,基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与各国合作交流变得更加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然而,无论是政府,亦或是跨国企业,都应当在全球范围之内,采取交流合作的途径来找到更多对外贸易的九游会国际的合作伙伴,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全面稳定发展。
3.3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应强化抵御能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不仅为对外贸易提供了极大的发展平台,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发展风险与安全隐患。所以,在对外贸易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应强化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相关意识,针对市场的变化展开深入且全面地分析。基于此,应当积极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对其中存在或潜在风险进行及时解决,以更好地推进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3]。
3.4全面提升跨国企业竞争实力
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跨国企业逐渐成为重要载体。由此可见,跨国企业发展的情况关乎国家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应当给予跨国企业高度重视,全面提升其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其中,针对部分跨国企业,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并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在国际谈判等多种形式作用下,使其发展途径更加广泛,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需要对跨国企业行为进行严格规范,确保法律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及时淘汰发展落后的企业,贯彻并落实跨国企业兼并重组,以保证跨国企业竞争实力的有效增强。
3.5构建多元化市场格局
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要想有效规避风险,就应当遵循“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对外贸易方面。其中,不应将目光放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中,同样需要对美国与欧盟等国家的外贸市场进行拓展与强化,还需要同港澳台及东盟等开展贸易及合作。基于此,新兴发展的经济主体也取得了瞩目成就,所以,更多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需求也已经成为对外贸易国家全面拓展市场的必要手段。为此,我国应对自身生产力水平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并发挥出口大国的竞争优势,全面强化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及合作,实现市场的全面拓展。除此之外,应保证市场的多元化与多层次发展,这不仅能够满足国内生产与人民生活的进口需求,同时,这种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格局,还能够避免外贸市场相对集中而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外贸易市场在政策与市场方面的风险。
3.6实现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且企业的综合实力也相对薄弱,正是因为这一基本国情,导致企业难以独自承担多元化的对外贸易责任。而这种情况在我国综合国力未实现大幅度提升前仍然需要持续较长时间。为此,在这一形式之下,政府需要代替企业,当作市场开拓的主体。然而,在当前多元化市场背景下,企业仍然扮演着主体角色,所以,政府需要积极发展多元化外贸经营[4]。其中,应积极鼓励集团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当中,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中小型的外贸企业予以大力支持与全面保护,以保证其在对外贸易当中站稳脚跟。另外,这种多元化的外贸经营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出口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国外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逐渐突显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3.7外贸经营商品形态应更加丰富
所谓的外贸经营商品形态,不仅包含了有形商品,同样也包括了无形商品。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市场经营方面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有形商品中,所以,并未给予无形商品高度重视。从本质上来讲,我国浅层技术产品与劳动力供大于求,但是,高级技术产品却供不应求,因此,必须要提高无形商品进出口的重视程度。其中,政府与相关部门需要促进外贸经营商品形态的丰富化,进一步增加技术与劳务的进口与出口比重。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也能够把浅层技术产品出口至具有大量需求的发展中国家,进而不断满足其需求。基于此,高科技含量技术产品的大量进口也能够全面增强国内的生产力水平。而外贸经营商品形态的多元化发展,也能够实现国际市场的全面拓展,对国际贸易环境进行全面改善,最终获得理想的外贸收益。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环境也更加复杂,因而,对其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样提出了严峻挑战。但是,要想在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贸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在经济一体化带来复杂影响的情况下,应当对积极的影响予以充分利用,有效规避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外贸易的全面增长。基于此,本文针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国内对外贸易发展产生的影响展开了分析,并阐述了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全面推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希望能够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以增强自身国际影响力。
作者:李春霞 单位: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
参考文献:
[1]周道.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相关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5(7).
[2]陈瑞.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品牌,2015(3).
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范文6
一、金融危机贸易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
金融危机的贸易传导机制是指一国发生的金融危机,以国际贸易为传导渠道,直接或间接对另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产生影响。一方面,危机国通过直接影响另一国的进出口,最终对该国国内经济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改变与其贸易关系密切国家的贸易条件来改变这些国家的贸易竞争力,从而间接地影响该国的进出口。
(一)金融危机贸易传导的影响因素
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必须具有三个基本要素才可能使金融危机从一国传递到另一国:传染源、传染渠道和易感市场。危机的传染力度主要取决于传染源的危机程度、传导渠道的通畅程度和本国市场的易感程度。其中贸易传导渠道的通畅程度与一国的外贸开放度、两国贸易联系程度、汇率制度安排和汇率变动以及贸易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
1.外贸开放度
在国际贸易的传导中,一国贸易开放度越高,其与外部经济的联系越紧密,金融危机所引发的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就更容易传导和放大,从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也更为显著。因此,具有高外贸依存度的国家,由于较高的对外开放度以及对外贸易对其gdp的较高贡献率,其国内经济发展更易受到对外贸易的较大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2.两国贸易联系
贸易联系愈紧密的国家之间,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渠道的传递作用也越大,它既可以通过经济体之间的双边贸易直接发挥作用,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贸易竞争间接地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如果一国是危机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危机国货币的大幅贬值、国内需求的急剧下降等等,都可能导致与之有直接贸易联系的国家出口下降,国际收支恶化,成为危机传染的牺牲品。如果一国与危机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一个共同的出口市场,两国通过竞争同一市场而建立贸易联系,危机国货币的贬值常常会降低与其竞争同一国际市场的该国的竞争力,诱发投机者对该国的货币冲击。
3.汇率制度安排和汇率变动
汇率制度规定着一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因而不同的汇率制度安排对于贸易溢出效应也产生着重要影响。从理论上讲,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名义汇率通过自身调整可以有效地避免外部冲击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但是危机国货币贬值,贸易联系国货币相对升值,会导致贸易伙伴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或降低贸易竞争国的竞争力。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名义汇率稳定有助于国际贸易稳定,但另一方面,贸易联系国政府为了维系固定汇率,就需要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必然会对国内经济稳定造成冲击。
4.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决定着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方向,能对收入和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而且通过控制商品需求与供给的数量、调节关税等政策实施可以改变两国贸易条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贸易条件的恶化或改善本身是一种有意行为,则在一定程度可以影响贸易溢出效应的大小。
(二)金融危机贸易传导的方式
金融危机的贸易传导方式主要分为贸易伙伴国家间的直接双边传导和贸易竞争国家间的间接多边传导两种。直接双边传导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一国首先爆发以货币大幅度贬值为表面现象的金融危机,往往导致贸易伙伴国的贸易赤字增加,外汇储备减少,成为投机者货币冲击的对象,在投机者的货币冲击下,贸易伙伴国成为金融危机的被传染者。二是一国的金融危机往往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从而导致其贸易伙伴国价格水平下降,减少对本币的需求量,增加对外币的需求量,进而使贸易伙伴国央行的外汇储备减少,诱发本国货币危机,从而沦为金融危机的感染者。
间接多边传导方式主要发生在贸易竞争型国家之间,当金融危机在一国爆发后,与其在同一市场竞争的另外几个国家的出口产品竞争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这几个国家的货币易遭致投机性货币冲击压力。例如a国和b国的出口产品竞争于同一个市场,a国所遭受的货币危机使a国货币大幅度贬值,从而降低了b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并导致其宏观基本面恶化;由于b国可能加入竞争性贬值的行列,从而诱发投机者对b国货币发起攻击。
本币的竞争性贬值是直接双边传导方式和间接多边传导方式都具备的一个本质特征,竞争性贬值的目的并不局限于降低他国金融危机贸易溢出对本国的损害,也不局限于消除相关贸易国家货币贬值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事实上,贸易伙伴国和贸易竞争国由于彼此之间的持续性贬值预期,往往会将整个区域拖入竞争性贬值的死循环。
(三)金融危机贸易传导的溢出效应
金融危机贸易传导的溢出主要分为四大效应:价格效应、收入效应、政策性效应和物价因素效应。其中,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是金融危机贸易传导的直接溢出效应,政策性效应和物价因素效应是金融危机贸易传导的间接溢出效应。
价格效应就是金融危机源发国由于本币贬值提升了该国商品和劳务出口的价格优势,进而导致金融危机源发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出现贸易失衡,造成该国国际收支逐步恶化,进而导致该国宏观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潜伏了遭受货币投机性冲击的压力。
收入效应是指金融危机源发国本币贬值,意味着该国经济增长放缓,居民实际收入下降,整个国家整体消费能力开始降低,对外进口的商品和劳务数量开始萎缩,进而导致其贸易伙伴国出口降低,为了刺激本国出口,贸易伙伴国往往会采取竞争性贬值的策略,因此,总需求因素的危机传染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价格效应与收入效应都是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在两国间传导的直接产物。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只有当dx dm>1(dx、dm分别代表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时,一国的贸易条件才可能得到改善。反之,则会造成该国贸易的持续恶化。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一国货币的贬值,必然会改变该国贸易进出口状况。而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本身反映的是危机通过贸易传导过程中,危机国对贸易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其进口的增加与出口下降两方面的影响,会造成贸易国贸易收支失衡,外汇储备下降,进而对该国宏观经济造成冲击。
政策性效应主要是指金融危机源发国在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协同作用下,导致其贸易伙伴国的商品和劳务出口减少,国内失业率不断攀升,进而迫使该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型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国内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又是国际游资投机性冲击的沃土,在这种条件下,政策目标矛盾是政策效应产生的真正原因。物价因素效应主要是指金融危机源发国本币贬值,降低了其贸易伙伴国进口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促使该国进口需求上升,国内物价水平逐步走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物价水平传导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美国金融危机基于贸易渠道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一)中美贸易传导渠道的通畅程度分析
1.我国的外贸开放度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快,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在这段时期保持高速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经济带有较为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特点。从近十年的外贸数据来看,2003年以后,我国仅出口贸易就占有gdp的三分之一,出口贸易优势明显。而整个进出口贸易比重超过我国gdp总值的一半,2005年以后更是超过gdp的六成,进而造成我国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从近十年的外贸数据来看,2000年以后,较外贸进口依存度来说,我国外贸出口依存度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并且,两指标之间差距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反映出我国经济对外出口依赖程度的相对增加。在此期间,我国外贸依存度整体呈现的相同趋势,也印证了我国整体经济与国际经济之间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图2中,2007年拐点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以美、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遭受巨大冲击,造成了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明显下滑。究其原因在于,美、日、欧盟作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其贸易额占到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三成以上,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影响巨大。由于危机传导时滞的存在,随着2008年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向全球的进一步扩散,我国对外贸易减少量则更为明显。由于我国对外出口的较高依赖性,较之于进口,我国出口贸易的降幅更为明显。所以,较高的贸易依存度使我国国内经济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
2.中美两国贸易联系
中国与美国分别是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和第一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双边贸易合作关系紧密。中国每年出口超过20%都集中在美国市场,对美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2年以来一直稳定在14%左右,如图3所示。从美国方面来看,2008—2009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国一直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出口国与第三大进口国,在其经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经济的稳定对中国的出口及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美国金融危机通过直接贸易渠道对中国的传递和影响也越大。
3.汇率变动
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是1994年以来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又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2007年夏季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由于美国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遭受了巨大冲击,整体恶化的国内经济致使美元也随之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贬值,其直接结果是造成我国人民币对于美元的大幅升值,出口贸易压力增大。
从图4可以看出,进入2007年第三季度,人民币的实际汇率指数有着十分明显的上扬。2008年以后美元与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之间距离加快扩大。其中,以均值来看,美元由2007年的94.6下降为2008年的90.5,至2010年5月小幅增至92.9,而我国人民币则一路上扬,由105.2到114,直至2010年5月增至119.9,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后,美元的持续贬值促进了人民币的加快升值。然而,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为实现刺激本国经济复苏的目标,对我国人民币升值施加的压力依然很大。
4.贸易政策
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以oecd成员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积极的经济刺激方案及其措施,希望凭借宽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来扭转国内经济的颓势。其中,出于保障国内经济的目的,各国也相继出台多项贸易保护与限制措施来抑制外部环境所可能带来的冲击。
wto2009年4月到8月的数据显示,仅g20成员国就出台了91项贸易保护措施。来自世界银行的统计显示,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g20成员国共推出78项贸易保护措施,其中47项已经实施。贸易保护主义逐渐在全球范围内重新抬头。此外,imf2009年10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2009年世界经济与世界贸易会进一步恶化,较2008年均为3%的水平,2009年会进一步下降至-1.1%和-11.9%。其中,对于未来两年,不论从宏观经济还是对外贸易上来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要早于经济发达国家实现经济的复苏,未来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将越加激烈。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打击的目标。伦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未实现的承诺:关于g20峰会的报告》中指出,g20国政府普遍未能遵守于2008年11月峰会上关于不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报告还显示,56个国家和地区的多项贸易保护措施中已有99项涉及损害我国商业利益,并且在已实施的保护政策及措施所针对对象名单中,我国位列榜首。而在尚未实施的134项措施中也有77项影响我国利益。对我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最多的国家分别为俄罗斯(13项)、印尼(9项)、德国(8项)、西班牙(7项),美国和法国则均为6项。需要注意的是,欧盟已有6个成员国对我国贸易保护措施不少于5项。纷繁多样的贸易保护措施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强化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贸易溢出效应。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贸易传导效应及影响
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发达经济体开始,无一例外,世界多国逐一陷入到此次危机的冲击当中。进入2008年以后,伴随着金融危机向全球传导的进一步深化,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贸易需求大幅缩减,作为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家,我国宏观经济遭受了巨大影响。
1.贸易顺差进一步收窄,价格与收入效应作用凸显
从中美两国间直接贸易来看,2002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着近30%的高速增长。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存在时滞影响,2007年全年我国进口与出口总额仍然分别达到9558.2亿美元和12180.1亿美元,其增长率分别为20.7%和25.7%,贸易差额持续增加。进入2008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贸易传导影响进一步加大,我国进口贸易增速大幅下滑至3.2%,出口则开始呈现负增长,下降比率为-1.3%。2009年我国进口与出口贸易更加恶化,整体贸易顺差明显收窄。
具体而言,一方面,由于美元大幅走弱,美国居民实际消费能力的降低直接导致对华进口需求的大幅下降,其对于我国贸易溢出的收入效应十分显著。自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国的贸易逆差开始下降。从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来看,美国贸易逆差额自2008年10月同比下降0.3%开始,下降幅度迅速上升,而在2008年11月到2009年6月的八个月间,其下降比率更是超过了40%,并且有进一步缩减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美元贬值后对于其进口与出口贸易之间影响程度的差异,尽管对外贸易总量整体缩减,然而,进口需求的下降幅度较其出口而言,平均要低8%左右。中国作为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一直以来都是其贸易逆差的首要来源国,因而,我国对美贸易受损严重。在这段时期内,美国对华进口需求由2008年同比5.1%的历史较低水平增长,迅速下降为2009年上半年的-13.5%,对华通过直接贸易溢出的收入效应作用明显。
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而导致我国出口商品与劳务相对价格优势的丧失,造成了我国出口贸易困难的加剧,危机贸易溢出下的价格效应逐渐凸显。如图6所示,从整体变动趋势来看,自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在我国出口总额大幅降低的拉动下,我国贸易顺差额也开始大量缩减。2008年以前,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较为稳健,进口贸易月度增长基本保持在24%左右,而出口贸易月度增长则约为27%。进入2008年,由于出口贸易较大的下降压力,前九个月我国贸易差额月度累计量同比均呈现小幅负增长。而到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进一步恶化。从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我国进出口贸易全面下滑,其总额缩水达20.9%。其中,相对于进口贸易,我国出口贸易压力要稍大。从与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贸易情况来看,美国作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对华出口贸易下降幅度高达16.9%,而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平均下降幅度更是达到23.2%。由此可见,我国出口总额的大幅下降确实反映出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贸的负面影响的加大,贸易溢出下的价格效应作用增强。
2.内外需求的相对不足导致
国内物价水平的持续走低2009年11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反危机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周年高峰论坛”上指出,危机以来,我国物价水平走低主要是受需求下降和企业“去库存”的双重影响。自2007年以来,由于以美国为代表发达经济体国内经济的持续萎缩,我国进出口需求大幅减少。除了由于我国民间需求尚未激活,出口企业为减少大量库存将商品在国内市场低价销售,国内需求水平的相对不足导致了物价下滑。另一方面,由于美元贬值下我国进口商品相对价格降低也进一步压低了我国整体的物价水平。从这两个层面上看,外部需求的变动也是造成我国物价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总体趋势上看,受危机传导时滞的影响,2008年以后美国金融危机造成我国出口贸易进一步恶化,对于我国国内经济的冲击也越加明显。进入2009年,尤其是2月以来,由于人民币升值所造成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我国进口需求增长率在大幅下降之后呈现出了小幅上扬。在该段时期,我国物价却出现了明显下滑。2008年,我国cpi指数为5.9%,到2009年前三季度更是急剧下降为-1.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也呈现出相似的特点。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双负”与“双降”,不仅反映出以上两个层面的原因,也反映出危机贸易溢出下的物价因素传导对我国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
3.危机的贸易传导造成我国进出口贸易市场结构的变动
从对外贸易区域来看,我国对外开展贸易的伙伴主要是以美、日、欧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此次金融危机对于发达国家经济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冲击,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本国经济受影响的程度要小一些。进而,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对我国造成的影响除了贸易总量上,还表现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市场结构的变动,美国等发达市场占我国出口市场比重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占我国出口市场比重相对上升。
根据2002—2009年的数据(见表1),日、欧、韩、美、澳、东盟以及我国台湾省一直是我国比较固定的贸易进口伙伴。香港地区、俄罗斯以及加拿大虽然也是我国十大进口贸易伙伴,然而,在此期间,进口波动较为频繁。2007年以后,我国转而加大了对于巴西、沙特以及印度的进口量,其中,对于巴西、沙特的进口比重保持着上升势头。2007年,对巴西、沙特的进口量分别为183.3亿美元、175.6亿美元,同比增长为42%和16.4%,而2008年仅前十个月,其进口量分别是259.1亿美元、273.1亿美元,同比增长更是高达77.5%和95.9%。
相比较而言,对我国经济更为重要的出口贸易(见表2),趋势则更加明显。日、美、欧、韩等发达国家进入2007年以后,不论是总量上,还是占我国出口贸易比重上,都出现了大幅下降,我国出口需求缩水严重。与此相反,我国对于印度、巴西以及东盟的出口增长则较为明显。2007年对印度出口量为240.2亿美元,2008年仅前十个月就增至269.3亿美元,两年增长率分别达到64.7%和39.2%。而2007年和2008年前十个月,我国对东盟出口总额分别为941.8亿美元和964亿美元,同比增长为32.1%和27.7%。尽管2009年我国对于印度、东盟出口分别下降13.6%和16.1%,相比较我国整体出口贸易缩水21.3%以及对发达国家出口近20%的减幅来说,其比重的上升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对该区域出口力度的增加。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