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开放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哪些影响? -九游会国际

一、要素价格作用机制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对外贸易将对本国生产要素的价格产生影响,将提升丰裕要素的相对价格,而降低相对稀缺要素相对价格,从而提高丰裕要素所在行业工资,降低稀缺要素所在行业工资,因此不同行业间的工资差距进一步加大。我国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水平相对较低,但在国内外市场之中,劳动力是我国的丰裕要素,因此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相对优势,在出口贸易发挥着重要作用。

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人随着出口价格的上升,其工资收入也在不断上升。贸易开放初期,我国依靠进口获取大量技术密集型产品,带来的影响是降低国内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该行业工人工资水平下降,进而使得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两行业的收入差距缩小。而随着我国贸易结构不断完善,两者的行业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
二、效率提升作用机制
贸易开放的深入,使得同一行业的海内外的企业都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国内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加激烈的竞争,使得企业受到的保护程度降低,这将提升企业生存的门槛。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一些低效率的企业市场份额不断受到挤压,企业的营业收入将不断减少直至企业难以生存,最终破产倒闭。高效率的企业得以生存,整个行业平均生产效率将得到提升。

工人的收入与企业的生产效率密切相关,低效率企业工人的工资在不断下降甚至企业无力支付,低生产效率的企业被“挤出”市场。而高效率企业有能力支付给工人高工资,存活于市场,因此贸易开放将有利于缩小行业内工资差距。
一方面,贸易开放的深入,发达国家的技术、先进的机器设备等也将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国内相关企业可通过“干中学”提高创新能力,建立技术优势,提高产品的相对价格,增加行业工人工资收入。另一方面,竞争倒逼企业进行创新,提升生产效率。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继续存活在市场之中将不断创新,加强研发能力,改进生产技术,更新生产设备,精简在职人员,优化管理模式,降低生产成本。企业通过创新获得竞争优势,达到更高的生产水平,占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销售收入,提高工人工资水平。就我国而言,城镇地区贸易开放早于农村地区,贸易开放程度更高,且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因此更加容易获得贸易开放所带来的技术溢出福利,更容易掌握利用新技术。

而且城镇地区教育资源更为发达,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能够很好适应企业生产效率的变化,更容易为企业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做出贡献,使得企业更偏向于城镇居民。贸易开放通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影响城乡劳动力工资水平,进而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三、就业拉动作用机制
贸易开放将通过影响一国就业结构进而影响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而就业结构主要包括就业的数量效应和就业的质量效应两方面。一方面,就业的数量效应将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就业的质量效应将会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此,从就业角度来看贸易开放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取决于数量效应和质量效应的大小。

贸易开放的就业数量效应是指在贸易开放的过程中,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将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国将专业化生产并出口使用丰裕要素的产品。而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一国贸易出口将带动丰裕要素价格将上升,进而影响到该行业的收入。
结合我国实际,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属于丰裕要素,而且贸易开放我国依据劳动力优势促进了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行业出口贸易的发展。出口贸易的发展,增加了我国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解决了部分农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

也即贸易开放的就业数量效应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进而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贸易开放的就业质量效应是指随着贸易开放深入,贸易结构的优化,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贸易结构的优化,我国进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数量随之减少,出口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上升,提升其收入水平。
而低技能劳动力在就业市场容易被替代,加之新技术的学习成本高,造成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偏好不断上升,低技能劳动力收入水平上升缓慢甚至下降。高技能劳动力多来源于城镇地区,低技能劳动力多来源农村地区。贸易开放的质量效应通过影响高、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影响其收入,进而影响到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四、产业转移作用机制
随着贸易开放进程的加深,出口厂商为降低生产成本,以更低的价格优势将产品出口到我国,将利用我国较低的劳动成本,管理成本,交通运输成本等,将生产企业转移到我国,在我国进行投资建厂。贸易开放初期,投资建厂多发生在城镇地区,因为城镇具备工业基础,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更加吸引投资方进行投资设厂。

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慢,农业基础扎实但不利于工业的发展,交通系统和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因此在农村投资设厂的可能性低。城镇地区在外资投资建设的带动下,居民收入快速增加;
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缓慢,收入差距加大。随着贸易开放的深入,城镇地区的生产成本上升,农村地区则因劳动力价格低廉,土地价格便宜等因素吸引厂商投资建设,原先集中在城镇地区的生产厂商转移到农村地区,农民劳动力需求上升,收入增加,则会拉低城乡收入差距。
五、贸易开放的现状
(一)贸易开放的全国现状
(1)贸易总量趋势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外贸管理体制也不断得到深化,对外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贸易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一九九二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9119.62亿元,而后不断上升至二零零八年,进出口贸易规模达到了179921.47亿元。二零零九年的进出口贸易由于受二零零八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规模下降至150648.06亿元。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形势下,我国的进出口额也稳步提升,并在二零一三年超越美国达到了历史新高度。我国以258168.89亿的进出口贸易额成为了全球第一贸易大国。

二零二零年,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新高度,已经达到了322215.24亿元,是一九九二年的35倍。从进口额和出口额的数据来看,一九九二年和一九九三年,贸易差额大幅波动。
(2)贸易开放中商品结构分析
贸易中的商品结构是各种商品在货物贸易中所占比重的情况,是反映对外贸易的质量、比较优势、以及工业品比重的重要指标。我国正不断优化货物贸易的商品结构。从进口角度而言,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总额在增加,比重不断变化。初级产品比重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态势,工业制成品比重整体发展趋势则与之相反,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但工业制成品仍占进口的主导地位。

从出口角度而言,虽然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总额在增加,但初级产品占产品总出口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工业制成品比重呈上升趋势。我国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实现了出口工业制成品比重超越初级产品比重,完成了出口商品结构的转变,而后这一结构不断完善。之后的数年里,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的出口货物的占比不断增加。可以看出,我国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升级,高新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水平大幅提高,促进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
六、城乡收入差距的区域现状
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都历经扩大而后又缩小阶段。但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比在考察阶段均大于东部地区,表明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于东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程度也较高,农村地区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较低。
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城镇化程度也低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多依赖于土地劳作,收入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较大。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优势的逐渐消失,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乡收入比之间的差额在缩小。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络。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tt6.com/67646.html 如果在国际贸易全流程中有不清楚的可以向世商管理刘希洪专家咨询,20多年专注企业供应链安全管理培训,涉及国际贸易、关务培训,aeo认证、海外营销、进出口实务、海关新政、商品归类、人力资源、生产管理、战略采购、供应链物流、中高层管理,通用管理等。提供企业内训和公开课及咨询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