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开发的风险与机遇 -九游会国际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的蔓延迫使全球经济陷入停滞,企业海外市场开发受到重大影响,全球范围内生产经营活动重新调整。在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两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后,各国政府纷纷效仿,出台了经济刺激救市措施,从融资、贸易、税收和就业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加快复产复工和经济复苏,这也给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开发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企业要紧跟国家政策方针,超前布局规划,既要大胆把握海外疫情下潜藏的发展良机,又要冷静思考,严防风险,切实化困难危机为转折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开辟中国企业在国际基础设施领域市场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中国建设”的高质量品牌形象。
疫情给海外市场开发带来的风险
一、政策风险
自疫情爆发以来,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出台限制中国公民的政策及严格的检疫隔离措施,导致中国商务人员无法及时抵达东道国从事商务谈判和开展市场活动,严重影响到企业海外市场的开发。
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不同程度的投资政策,提高外商直接投资门槛,保护本国和本地区的企业经营和商业利益。如欧盟委员会针对疫情下有可能发生的外国投资者对欧盟战略性资产的收购,向各成员国发布了《欧盟外商直接投资指南》,以确保欧盟关键资产和技术免遭不合其利益的投资。类似的保护性政策将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市场开发带来新的挑战。
二、融资风险
1.来自所在国政府的风险
受疫情影响,各国经济明显下滑,政府财政赤字加重,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扩大,项目给付能力下降。预计2020年海外基建市场可能集中式爆发政府逾期违约支付,尤其是在那些经济单薄,依靠援助和贷款的国家。
2.来自国内金融机构的风险
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宣布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国内银行纷纷响应,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债务延期和免除相关费用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但同时,银行利润空间将受到挤压。未来,银行可能会将盈利压力传导至海外融资项目,从而增加海外项目的融资成本。
随着国内产业格局面临进一步调整,部分资金将被引入新基建的投资和开发中,一定程度压缩企业海外投资和市场开发的融资空间,并增加海外项目的融资成本。
3.来自国际金融机构的风险
国际金融机构资金压力倍增,可能传导至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开发的融资板块,影响海外项目的融资空间和融资成本。如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本国和国际间的疫情防控资金投入,变相削减了项目流动性的资金投入。
三、法律合规风险
1.履约风险
各国为防止疫情扩散而采取的封锁措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项目的停摆,目前各执行中项目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进度滞后,项目履约受到严重制约,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2.法律法规变动风险
所在国出于对疫情发展形势的担忧,可能会针对性地颁布临时法律、法令、条例或采取相关的行政措施。尤其是对于本身法律体系不完备的国家,这种情况会更容易发生。中国企业应密切关注所在国法律法规的变动,防范相关风险。
疫情给海外市场开发带来的机遇
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冲击,多国纷纷出台货币、财政等经济刺激政策,以期提振经济,防止可能的经济衰退。后疫情时代,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各国政府必将持续出台更多的经济刺激政策。对此,中国企业一定要提前做好谋划,主动抓住这一机遇。
在诸多经济恢复和刺激手段中,降息和量化宽松已成为各国政府政策利器和经济工作主要抓手。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1个百分点到0%至0.25%之间,并启动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计划,以应对疫情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冲击。新西兰、英国、韩国、日本等多国央行紧急采取降息政策,也有不少国家积极出台包括减税、促进投资、稳定就业等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各国政府将利用资金和政策红利加速本国经济恢复,利好影响势必传导至基建领域。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发过程中应尽快熟悉并合理利用这些新政策,抓住后疫情时代发展机遇,积极加强与各国政府沟通,谋求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务实开展高质量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后疫情时代海外市场开发对策
一、加强风险研判,提高合规意识
风险把控是我国承包工程企业扎实开展海外业务的前提。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部分国家政治经济、营商环境恶化,加之疫情打击,国家债务高企,严重影响境外基础设施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承包商开拓海外市场带来诸多外部不确定性。除了积极应对已开发项目受疫情影响可能的违约风险和法律诉讼问题,企业还应在未来市场开发中熟悉不同国家法律体系,了解不同合同条款针对不可抗力的认定差异,一旦发生类似的全球公共突发卫生事件,要全面考虑项目所在国货币贬值、融资落地困难、项目无法得到业主补偿而存在的资金风险和成本骤增问题,做好风险前期研判和管理。
同时,企业还应强化后疫情时期的合规经营,统筹协调国内外人力资源、设备和防疫物资,与其他国内企业一道,相互沟通,加强协作,努力将疫情损失和违约风险降到最低,为后续与业主谈判争取更多主动权,也为谋求基础设施项目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创新海外市场开发模式
后疫情时代,各国承包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角力可能面临全面洗牌,业务模式也将随之改变,中国企业应继续探索国际基建项目业务模式创新及实践。
后疫情时代,国际基建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发中应积极推动以投资拉动工程业务的模式,锁定项目机会,以一带多,实现市场开发滚动发展;应以投资为筹码,主动向所在国争取更优的合作条件,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率,降低合作风险;应高瞻远瞩,长期持有境外资产,获得长期且稳定的境外收益,实现境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三、阔大属地化影响
受疫情影响,国内向境外派驻人员受阻,导致许多中国企业正在实施的项目由于人工短缺而停工,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在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要做到在海外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融入当地社会,聘请当地员工、当地劳工、采购当地材料,并与当地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当地的企业共成长。中国企业应想办法,比如以赞助当地学校、医院等公益活动为契机,与政府、老百姓建立联系,加强与当地社会的紧密度,得到当地社会的认可,多尽社会责任,真正有效地融入当地,才可能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得到当地援手。
四、合理利用保险手段,降低企业风险
后疫情时代,亚非拉地区各国可能会普遍出现项目支付延期或政府违约的现象。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产品,缓解融资压力,有效规避因业主违约造成的商业损失。
五、加强与行业组织的联系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自成立以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很多支持和服务。后疫情时代,企业应更加积极寻求承包商会对企业的业务指导,时刻关注国家对后疫情时代的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并加强在商会平台上的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共同应对疫情后对外工程承包的复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