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实务|我国自贸试验区正探索区域协同发展 -九游会国际
“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国内国外形势严峻,贸易保护主义也开始抬头。而我国的自贸试验区能够推进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作用。”深圳市大湾区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谌鹏近日在rcep经贸合作与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交流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发展成效明显,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的挑战,自贸试验区之间、自贸试验区内部各片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推动自贸试验区之间的协同开放发展,对于自贸试验区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谌鹏表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形成平衡结构、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让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容量更大。
他认为,当前,有的自贸试验区之间还存在产业之间的竞争,这就造成了资源、人力的浪费。为推动我国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不仅要实现自贸试验区内部各片区的协同,还要开创自贸试验区之间的协同。
“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谌鹏表示,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我国各自贸试验区之间应更加注重产业协同,这种协同开放发展不仅体现了中国的负责任大国担当,也向世界彰显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脚步不会停下。此外,自贸试验区的协同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各自贸试验区的区位优势以及资源禀赋优势。
谌鹏介绍,我国各自贸试验区正在积极探索推进协同发展。例如,2021年5月,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正式揭牌成立。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的自贸试验区为了推动制度创新,深化区域内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携手建立联盟。该联盟将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着手深化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技术性贸易措施协调、科技协同创新等十大服务功能。2021年9月27日,首届京津冀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席会议在天津召开。会上,京津冀三地共同签署了《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表明三地在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地区共同参与全球贸易与投资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年8月,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在山东济南成立,联盟成员包括山东、河南、四川、陕西4省自贸试验区12个片区,以及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5省区15个经济功能区,旨在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就。”谌鹏介绍道,在市场联动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携手创建了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此举不仅推动了长三角区域油气全产业链的建设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期货实物交割集聚。在优势协同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无论是在四大自贸试验区中,还是在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中,都是具有成熟经验的“领头羊”。上海自贸试验区能够凭借自身优势以及多年积累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试点实施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同时还可以先一步实施更加开放便捷的人才引进政策,从而提升全球的人才资源配置。安徽自贸试验区在整合长三角区域的科技力量上独具优势,一方面加快建设一批长三角科技研究基地,优化长三角研究和应用基地的布局,从而将安徽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策源地;另一方面,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
谌鹏建议,未来,自贸试验区的协同发展要兼顾内外统筹、协作互动、优势互补,不仅要重视个性,也要重视共性,从而达到互利共赢,开创我国发展的新局面。同时,应实现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尤其是在数据、技术等现代型要素的流动上,更要主动探索新机制,促进资源共享。